案件涉及18个省市
主要演员其实都是未成年人
案件触目惊心!
近日,知名视频平台bilibili(B站)报道了一起“人肉拆箱”案例。
哔哩哔哩官方账号“哔哩哔哩社区管家”在《关于哔哩哔哩及多部门联手打击网络暴力侵权案件的说明》中称,今年8月,多名UP主(网络博主)举报,境外有组织煽动用户平台针对网站上的 UP 所有者进行“拆箱人肉”。 该团伙不仅在网上公开UP主的个人信息,还通过一系列电话私信、网络暴力攻击、虚假恶意等方式对UP主进行骚扰。 举报及其他违法行为。
声明称,经公安机关侦查,这起网络暴力侵权案件涉及18个省市40余人。 主要活跃人员为未成年人L、未成年人C。其中,L因严重违法事实被警方行政拘留10日。 同时,违法行为将永久记录在其个人档案中。 C在其监护人陪同下,受到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的严厉批评教育。
该案涉案范围广、涉案人员多、行为性质恶劣。 有关部门已向18个省市通报了40余名违法犯罪嫌疑人。 各地监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该团伙的违法行为。 。
什么是人肉拆箱?
“人肉拆箱”是网络暴力的一种形式,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号码、照片等,然后在网上公开曝光,甚至进行电话骚扰。和网络暴力攻击。 、恐吓威胁等违法行为,给受害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
多位明星都曾遭受过“人肉拆箱”
4月27日,有报道称,知名美食博主杰克辣条以处决方式折磨猫。 他拍摄了虐待猫的视频并将其上传到互联网上出售。
该事件引起人们对“处决式虐猫”的关注,部分虐猫者还涉嫌侵犯隐私权、泄露个人信息。
据网上发布的截图显示,不少明星对网上流传的虐猫事件发声,表示反对“处决式虐待动物”,比如张馨予、赵露思、王一博、等,有身份证、手机号码、社保卡等个人信息。 被曝光了。
▲图片来源:江西省公安厅
此外,今年9月4日,杨迪还发文称自己被“拆箱”,个人信息被泄露,还有不少人拨打骚扰电话,迫使他更换手机号码。
普通人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事实上,“人肉拆箱”不再只是针对名人或公众人物。 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成为“受害者”。
仅仅因为很多网友在网上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就会被“开箱者”截图批评,评论区也随之附和,夹杂着大量的谩骂。 这种“开箱者”通常有自己的团体和团队成员。 一旦他们成为目标,他们可能会遭到连续几天的轰炸。
上述两名参与“人肉拆箱”的未成年人加入了境外平台上一个名为“人肉拆箱”的群组,听从他人指令,参与了受害人的“人肉拆箱”。 “打开盒子”行为。
为何网络暴力呈现年轻化趋势?
未成年人参与“人肉拆箱”、网络暴力低龄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因素: 1、冲动; 2、追求网络人气; 3、缺乏同理心。
很多青少年正处于叛逆阶段,追求新奇、新鲜。 为了缓解社交焦虑,他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积极参与群体互动,很容易形成意见小圈子,情绪两极分化,引发群体辱骂,煽动对抗。
对此我们该怎么办? 首先,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
防止“人肉拆箱”的六大技巧
建议一:注册用户应避免使用相同的ID,并关闭手机搜索转账、显示实名等隐私设置。 以往被“拆箱”的主播都是因为直播时的音乐软件暴露了软件账号名称,而音乐账号又进一步链接到了微博账号,从而一步步暴露了自己。
建议二:不要在公共场所随意连接WIFI,更不要利用此类无线网络进行网上购物等支付活动。
建议三: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网站发布动态时,不要定位自己的私人地址; 不要在社交网站上发布含有机票、火车票、酒店等个人信息的照片。
建议四:收到快递时,撕掉包裹上的个人信息后再丢弃。
建议五:不要随意丢弃或转售旧手机。 您必须先删除手机中的信息、照片等,并格式化手机。
建议六:不要随意扫描不认识的二维码,不要随意参加街头扫二维码登记信息、领取礼物的活动,不要随意打开不认识的链接。
除了教育孩子保护自己的信息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引导。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注重培养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防止他们成为下一个“人肉拆箱”的领头羊。 B站的这篇报道就是一个例子。 侵犯他人权利,给他人造成精神压力和伤害的行为,即使是未成年人,也是不能容忍的。
同时,家长也应该倾听孩子在使用网络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及时以更加平等、理性的方式疏导孩子的负面情绪。
官方行动
今年9月,“两高一财政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组织“人肉搜索”非法收集、发布公民信息向不特定的大多数人提供个人信息。 情况很严重。 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此外,11月17日,国家网信办发文称,决定即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清理审查网络暴力”专项行动。 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重点整治“网上厕所”、“开箱吊人”等七个方面问题; 利用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诽谤、散布谣言的; 并对特定群体进行污名化。 、煽动地区对抗; 激烈PK等低俗恶劣直播行为; 有组织地恶意辱骂和举报他人; 编造网络俚语、恶意制造谣言的; 在网上煽动极端情绪。
虽然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空间
但绝对不违法!
对脏话说“不”!
对“人肉拆箱”说“不”!
树洞主题
扫描二维码留言就有机会赢取
青春湖南专属文创礼物
扫描图中二维码
发货【听涛·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