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信之光照亮消费信心”,今晚8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3·15”晚会如约开播。
哪些不为人知的消费黑幕被揭露?一起关注
多名“苦情戏”主播被曝光!
赶紧转给家里老人
山西平遥李先生的母亲一直在手机上看一种直播,并且被深深地迷住了。
李先生:我妈经常关注的这几个主播,人比较好,帮人解决问题。
这些主播主要是在直播时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主播看起来都非常热心。
让李先生非常困惑的是,母亲不但给主播点赞刷好评,同时还买了不少直播间里推荐的号称有神奇疗效的产品,可李先生却发现这些产品都是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这些怎么能治病呢?
李先生:我极力地去给我妈解释这些东西实质的性质,然后她跟我喊,你不懂。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她眼里,我这个亲儿子说的话还不如主播那些“儿子”说的话可信。
大连杨女士的母亲也迷上了这样的直播。
杨女士:喜欢看一些情感类的直播,大概就是调解家长里短、婆媳关系。
杨女士的母亲在看直播的同时,也买了不少产品,也都是号称能治病的普通食品。
杨女士:那个压片糖果她又买回来了,但是她血糖高,她吃了之后,她第二天的血糖升得特别多。
小张说事,就是老人经常关注的一个直播间。
小张说事2023年2月的一期直播中,主播小张称自己的亲姐姐、姐夫做了大坏事,小张表现出大义灭亲的样子,将姐姐、姐夫送进监狱,姐姐的婆婆不服气,跑到小张家门口来闹事。
接下来的情节越来越让人不可思议,姐姐的婆婆乔装打扮成收废品的,混进主播小张家里,从小张爷爷手里骗取了一盒产品,小张发现后,极力想要回产品。
这时荒诞的一幕出现了,一位肿瘤医院的医生好似“从天而降”,过来帮助小张,其实这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戏演得越来越荒诞,这一盒产品只是一个引子,更多的产品被小张从坏人手里抢了过来。此时,刚才埋下伏笔的,所谓肿瘤医院的医生在关键时刻发声了。
小张说事直播视频:它就是肺的“特效药”,知道吗?它关键时刻它能够把我们的肺给我们保护起来。
接着,主播小张开始向直播间的粉丝们售卖这个所谓的“特效药”。
记者查看发现,这款产品类型是:压片糖果,只是一款普通食品。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然而小张说事却以荒诞的故事情节,采用植入的方式,把一款普通食品宣传成特效药。
那么,小张说事直播间里所说的事究竟几成真、几成假,又是什么让老人对此深信不疑呢?
无论是从购物的收款方,还是小店名称,记者都无法找到主播小张。在“小张说事”这期直播中,记者偶然发现“利哥供应链”的招牌。
记者设法找到了利哥供应链,公司负责人尹经理告诉记者,利哥供应链主要为主播寻找合适的产品并提供场地,主播小张和其师傅辉哥都经常在这里直播。
利哥供应链 尹经理:辉哥来了,我们老客户,徒弟(小张)他只要我有新品,他徒弟带我新品,都合作一年多、两年了。
记者发现,公司货架上摆放着几百种产品,大多都是压片糖果、固体饮料等普通食品。
利哥供应链 尹经理:这些品牌所有的他全都带货过,只要是我家的(产)品他都带。
尹经理坦言,直播间所讲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
利哥供应链 尹经理:都是假的,演员都是花钱雇的,有编导写剧本,哪有真的,都是假的。
利哥供应链王经理告诉记者,很多打着调解矛盾、纠纷旗号的直播,目的就是为了骗老人买产品,主播获利非常大。
利哥供应链 王经理:这个东西到我这拿的话是1.2元,这个(产)品卖了大约一两千万盒了。我们是卖99元10盒,给主播开佣金开80元,就说99元主播要挣80元。
3·15晚会收到很多投诉,不少主播都装出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帮助解决纠纷,无一例外都能机缘巧合,得到号称能治疗疾病的产品,并且卖给观看直播的老人们,其实都是普通食品而已。
这是马洪亮2022年11月的一期直播,有人为某公司上山采集天山雪莲,意外身亡,公司为将功补过,用自家研发的天山雪莲子产品给死者母亲治好了疾病。
马洪亮直播视频:他给阿姨真的吃的是这个,阿姨,你吃,这个是可以治好你那个小瘤瘤的。因为这个比黄疙瘩还要贵重,你知道吗?最关键是它9年才能采摘一次,9年才开一次花,才结一次籽。
马洪亮要销毁该公司产品,设计好的剧情又出现了,在一位自称中科院胡主任的极力劝说下,马洪亮决定把这些货卖给观看直播的老人们。
记者仔细查看该产品信息,品名:雪莲子,成分:皂角米,又名雪莲子,产地贵州。同样只是一款普通食品,主播马洪亮却利用编造的故事情节,宣称该产品能治好瘤子。
在方明快相亲2022年11月的一期直播,主播在调解一起绑架所谓名医后代,夺取秘方的离奇故事,最终又演变成向老人们兜售产品的闹剧。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解决家庭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的直播,从情节到产品,从演员到场景,实际都是为了利用老人的同情心,兜售产品。
和和工作室也是一家专门运营此类直播的公司,该公司员工坦承,主播说的事都是假的,按剧本演出来的,她本人就多次客串过。
记者:你也参与吗?
和和工作室员工:我是助播,就是有那个有剧本的,基本上都是提前编好,然后跟着主播讲的你去走就行了,让你骂人你就骂人,让你装可怜你就装可怜呗。
这位员工介绍,直播的关键一环就是要把合适的产品放到合适的剧情里。
和和工作室员工:产品基本上都是套到剧情里面的,想卖哪一个(产)品,想把它卖爆,就给它铺到剧里面,有的就提前一场就铺了,让粉丝觉得你不是在卖货,你在做好事、做善事。
为了让编造的剧情演起来更加真实,该公司甚至搭建了一个与医院病房一样的场景,病床、氧气瓶一应俱全,这样的场景使用率非常高,编造的故事里有了病房里的病人,就可以博取老人的信任与同情。
和和工作室员工:老头老太太看我觉得看苦情的,就是这个人很可怜,然后最后被这个主播救了,这个主播是正能量的人,到哪里去都会帮助别人的人,年龄大的人喜欢看这一类的。
看到这里,很多网友怒了!
戴在头上的刀片
在广东中山发生了一起车辆剐蹭事故,虽然碰撞并不激烈,但骑车人的安全头盔破损严重,塑料外壳解体,破裂的头盔碎片扎伤了骑车人的眼睛。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不过关,导致消费者受伤的事故频发。
3·15晚会选取了市场上热销的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检测:
一是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将头盔佩戴在头模上,拉升至1.6米的高度进行释放,模拟骑乘人员摔倒时,佩戴安全头盔的头部与地面碰撞接触的场景。一款红色头盔应声开裂,产生了一条20多厘米长的裂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
二是耐穿透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将钢筋头拉升至1米的高度进行释放,模拟头盔遇到尖锐物体时,对佩戴者头部的保护能力。有8款头盔达不到新国标要求,有的几乎被劈成两半。
三是测试电动自行车的佩戴装置。模拟在发生事故时,头盔能否固定在佩戴者的头上进行持续保护。共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
四是护目镜耐磨性测试。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磨损后的镜片透光性明显降低,成像效果大打折扣。
这种美容针,或致毁容
2022年7月武汉举办的美博会上,参展的企业大多是生产美容医疗器械的厂家和化妆品公司。
在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记者看到了一款名叫葡聚多肽的产品,备案信息为化妆品,工作人员称这是他们的主打产品。
记者:这也是注射用的吗?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
记者:这也是妆字号?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大盒的它是统一备妆字号的。
△葡聚多肽的化妆品备案信息
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葡聚多肽是用于面部注射的,主要作用是抚平皱纹,让面部显得更加饱满、年轻。
2022年3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对27类医疗器械涉及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内容进行调整。其中,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显然不可以被用来注射。
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竟然在展会现场为顾客进行面部泪沟注射。
工作人员坦承,这位打针的同事并不是执业医师。
记者:她有医师证吗?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个没有。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现场为顾客注射泪沟
针剂注射属于医疗行为,必须由执业医师在注册医疗机构进行操作,而在展会现场,脸部注射场景屡见不鲜。在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工作人员同样也正在为顾客的太阳穴、额头、脸颊等部位进行注射,半个小时后,客户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鼓包。
△顾客的脸上布满了鼓包
记者:好多鼓包啊。
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一会儿就好了。
记者:你是医生吗?
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不是医生,但是我们对我们产品的打法,比医生更专业。
△暨肽因子公司工作人员称,他们比医生更专业
暨肽因子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打产品是各类功效的针剂,主要是卖给美容院,给有需求的消费者进行面部注射,同样都是化妆品。
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们填充、除皱、减肥的产品都有。
记者:咱们都是妆字号是吧?
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一般我们出到美容院所有都是妆字号。
△暨肽因子生物科技公司展台
依圣姿公司更是在展会现场打出了“99元任选一部位,现场祛皱”的广告,吸引顾客进行面部美容注射。
记者:这个是注射的吗?
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我们所有产品都是注射的。
记者:妆字号是吧?
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
记者:她现在打的是什么针?
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咬肌。
△依圣姿公司工作人员为顾客注射咬肌针剂
在另一场医学美容大会上,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他们的主打产品贝莉芬系列,包括十几个种类,主打功效是美白、抗皱、补水,可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要搭配混合注射。
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妆字号的。
记者:妆字号没法打吧?
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也能打。
同样,在展会上,旭日美业工作人员公然为顾客进行面部苹果肌注射。
工作人员介绍,客户不仅可以在展会现场体验,还可以预约到公司的办公地点进行针剂注射。记者来到旭日美业公司办公室,这里并不是一个医疗美容场所。此时,公司来了一位要注射美容针的客户,工作人员熟练地将几样化妆品调配在一起,为客户进行抗皱补水的面部针剂注射。
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浅皮层出的血,最好给揉回去,毛孔这血渗透回去的话,就相当于我们做了一个自身血液回输。然后面膜不要擦直接盖上,一会儿把面膜去了,小包包几乎就没了。
△顾客现场被注射化妆品
就这样,一款只被批准用于表层涂抹的化妆品被打进了消费者的面部。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这些展会上,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基础水光,它单打效果也非常好。
记者:这个有没有批号呢?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个也是没有批号的。
记者:连妆字号都没有?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的。就是几十元一个的东西,谁去备它案,没必要。
记者看到,这款针剂和它的包装盒上没有任何文字信息,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因为廉价,很受美容机构青睐。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咱们老客户,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那么,这些披着化妆品外衣进行脸部注射的产品,究竟会造成什么危害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接待了很多患者,都是因为脸部注射了化妆品,导致了各种美容惨剧。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郭鑫: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注射到消费者面部之后,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比如面部皮肤的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极其丰厚,从业者趋之若鹜。
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基本上成本会在300多元,一次收费的话怎么都要在3000元以上。
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价格起码乘以10,像成本价280元的,最低价是2000元一组到2800元不等。
那么,这些利润惊人的“打脸”化妆品究竟是哪里生产的呢?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称,他们就是注射用化妆品的生产厂家之一。
△遇太美公司展台
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工厂什么产品都可以做,如果说你想贴牌的话什么都可以,像我们现有的自己品牌的东西就是填充、溶脂、水光、干细胞,皮肤管理的有面膜、修复的各种类型的,还有祛疤的。
记者:现在还是妆字号?
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是妆字号的。
记者:也可以注射?
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那肯定的。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来到了遇太美公司,工作人员把记者带到了一处正在装修的新厂房。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年市场上美容针剂的需求量大,销售情况好,公司正在扩建生产规模。
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们之前老工厂小,这个是我们新工厂全部买了。老工厂只有3层,这边6层。
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医美展会的参展商之一,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几十种他们工厂生产的用于面部注射的美容针剂类产品。
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这些是轻医美的,填充、水光全部都有。都是要破皮的,要手针打到皮肤里面推药的。
△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介绍各类化妆品的注射方法
易圣生物的工作人员介绍,各类“打脸”美容针剂,几乎都是他们这样的工厂生产的化妆品。
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我们都是妆字号。你说操作这种医美产品的有证的有几个?没几个有证,说实话。
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目前生产这类型的产品没有哪一家工厂可以打械字号,它只可以打妆字号。
易圣生物的工作人员坦承,生产这类打着化妆品名义实则用于脸部注射的美容针剂,是有巨大风险的。
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刚刚讲了它都是比较隐私的一些东西,工厂没有拿到这方面的生产许可证件,我们是工厂开在这里,食药监部门肯定会来看的,如果明目张胆的,我们就在这里干不下去了。
就这样,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
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就是涂抹的。我卖菜刀的,你拿去杀人,跟我有关系吗?
来源 || 综合自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