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网络主播行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制定了《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于互联网主播来说。” 行为准则对网络主播的行为提出了哪些要求? 哪些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行为准则适用于谁?
根据《互联网主播行为准则》,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包括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直播、与用户实时互动、在网络中发出声音的主播。以任何形式上传音视频节目的,应当遵守本行为准则。 。 虚拟主播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内容参照本行为准则。
注意!这31种行为将被严禁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除了明确禁止的31类行为外,《网络主播行为准则》还对不少网民高度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明确规范。 例如,网络主播应如实申报收入,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网络主播要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流量至上、畸形审美、“饭圈”乱象、拜金主义等不正之风。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主播行为规范》还明确规定,对于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的直播内容(如医疗保健、金融、法律、教育),主播应取得相应的专业资质并报告至直播平台。 专业资格注册,直播平台应当对主播资格进行审核注册。
对于违规的网络主播,《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必须加强警告和限制。 对问题性质严重、问题屡禁不止、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应封禁其账号,并将相关网络主播列入“黑名单”。 或“警告名单”,不得通过更换账号、更换平台等方式进行转播。
对于公众关注的违法不法艺人是否仍可以在网上开展直播等相关活动,《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也明确,不得为不法不法艺人提供公开表演的机会。演戏或者发声,阻止他们重新定位、东山再起。 (文案/发帖人: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