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出台新规打击直播“以假乱真”
今年3月15日,小秧歌、东方精选等直播直接卷入了美菜肉事件的舆论争议。 两家直播间道歉后宣布退款。 东方精选对消费者的赔偿增加了两倍。 在全额退款的基础上,小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了售后服务。
来源:微博
这也反映出,近年来,直播间乱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与此同时,直播的相关规定也越来越细化。 如果直播间违反规定,将会被罚款。
例如,某网红店在直播间冒充自热米作为配菜的效果,谎称所用大米为正宗五常大米,欺骗消费者购买最高91.6万元,被行政罚款25万山东省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元;
随后,一位名叫“凉山梦羊”的网红在直播中假冒了大凉山的原生态农产品。 涉案金额巨大,被四川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并处罚金8万元。
线上直播带货问题层出不穷,鱼龙混杂。 长远来看,直播相关的规则只会越来越细,以保护消费者权益。 这也说明主播的带货行为将会越来越规范。
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条例》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必须依法履行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义务。
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 发生消费纠纷的,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经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信息。
资料来源:摘自中国政府网站
“321,链接起来!”,在直播间话语和氛围的影响下,消费者往往在没有核实直播间经营者和直播营销人员相关信息的情况下匆忙下单,生怕错过了关于“最低价格”。
然而,消费者在收到商品时发现商品不符,想要退货退款。 消费者与直播间发生纠纷,往往无法追查,维权困难。
《规定》施行后,当消费者发生纠纷,想要维权时,直播平台不能以保护个人信息为由拒绝提供主播的相关信息,而必须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相关信息。要求。
通过提供直播间过往的运营记录,不仅向消费者公开了直播间的运营状况,同时也对直播间起到了约束作用。 平台运营也更加透明,有利于减少直播销售中的“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以及其他问题。
此外,直播间经营者、直播营销者发布的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义务。中国的。
《条例》第九条明确,经营者应当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真实、全面地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相关信息,不得虚构其资质、资质或者获得的荣誉。运营商。 篡改、捏造、隐藏用户评论等交易信息、业务数据,进行虚假或者误导性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许多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比较产品的价格,主要是通过观察产品销售情况、商店评分以及其他消费者的评分、评论和图片。 然而,这些“销量”和“好评”的真伪往往很难区分。 很多商家通过所谓的“刷单”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相信这种现象今后一定会受到严厉打击。
早在去年3月3日,淘宝就发布了关于《淘宝直播组织管理规范》更新调整的通知。
其中,对非法开展代理业务有新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解封代理账户、限制类目开店、代代理刷信誉、代代理刷订单、代代理过新手期等。代理等
来源:淘宝
同时,任何以任何方式故意规避淘宝平台规则、协议、管控措施,或扰乱平台秩序、违反平台正常运营或推广流程的行为,均将构成一:一次从押金中扣除10000元。
《条例》第四条明确,有关消费者索赔的投诉、举报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利用投诉、举报谋取不正当利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经营者,扰乱市场经济秩序。
商品或者服务的标签、说明书、宣传材料等存在不影响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不会误导消费者的缺陷的,不适用惩罚性赔偿规定。
同时,对于经营者通过夹带、分包、假冒、篡改产品生产日期、捏造事实等方式骗取赔偿或者勒索钱财的,将依法予以处理。
据了解,对于购买缺陷商品以获取利润的专业造假者是否可以要求惩罚性赔偿一直存在争议。
《条例》的实施有望解决相关纠纷,有助于引导专业打假界朝着“以惩罚为目的”而非“以盈利为目的”的正确方向发展。
顶级主播开始退休
随着直播越来越受到关注,规则逐渐细化,顶级主播逐渐开始消失。
据媒体报道,这对主播广东夫妇自2024年以来,除了1月份的14场直播外,还没有开播过。 贾乃亮的相关账号今年只直播了15场。
不仅如此,大平台级主播辛巴和肖央也开始表示将减少直播,探索其他赛道。
今年3月5日晚,杨哥在直播中表示,2024年娱乐直播会更多,直播数量会减少。 同时他表示,如果有特殊的活动,他会考虑将自己拥有过亿粉丝的账号直接交给徒弟。
来源:抖音
随后,辛巴在近日的一次直播中表示,自己想暂停直播,定居两年,出去学习人工智能,两年后再选择新的赛道重新出发。 直播带货行业并没有什么让他兴奋的事情。
来源:截自抖音
从行业角度来看,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对于品牌来说已经不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靠大主播可以带动销量,但80%会赔钱。品牌自播其实是线上销售的主要风口。”
自去年双11以来,无论是平台还是商家都在砍头。
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淘宝线上流媒体和实体店流媒体双双爆发。 截至11月11日零点,58个直播间播放量突破亿,其中7位主播、7家品牌店播放量今年首次突破亿。 门店直播也成为新的增长引擎,营业额超千万元的门店直播间38个,营业额超千万元的门店直播间451个。
此外,大主播带货不仅不再受到平台和商家的青睐,直播间的混乱状况也受到消费者的诟病。
据《直播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显示,去年李佳琦维权舆情最多,占比41.00%; 其次是疯狂小杨,占比31.30%; 贾乃亮和辛巴分别占比4.86。 %和4.64%; 董宇辉占比4.4%。
可以预见,直播电商下半场,主播作为直播间消费者的角色依然重要。 但同时,竞争也延伸到“商品和场地”、“供应链和流量运营”层面。 下半年直播将进入更加精细化的时代。
电商平台肩负重要责任
电商平台作为连接消费者和商家的重要角色,在新规落地过程中肩负重任。
首先,平台应加强对商家的监管,制定相关规则,打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问题,确保消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此外,平台需要提高商户进入门槛,严格审核商户资质和信誉,杜绝虚假宣传和劣质产品。
此外,电商平台必须加强数据保护,确保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
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实现健康良性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 | 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