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的临聘休产假,由于我们的窗口已经精简到了极致,实在不能再压缩,领导从社区找了个新人过来顶几个月,新人99年,算准00后。
找新人是觉得学东西快,不影响社区本来工作(因为在社区还没给她分工),一般来说年轻人也比较勤快,然后大家就对这个决定后悔了。
00 对待工作其实还将就,该学的规章制度和系统都学会了怎么操作,就是对人永远面有愠色,对待群众,对待同事都是如此。
那当然就很容易起矛盾,因为基层,尤其是窗口,其实从来都不是按照规定办事就可以没事的工作。
就像是有人来申请办低保,资料一提交,系统直接筛出来他有两处房产一个车,每月退休金5000多,那就肯定办不了。那办不了一般我们也得好好说,因为这年头对的永远是群众。群众不接受这个结果,说我觉得我是低保户,我觉得我困难,系统错了,你是工作人员,你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你要给办上,你要为人民服务啊。
一般工作人员也就敷衍几句算了。00后不一样,回什么我工资还没有你高,你说你生病要用钱怎么不把房子卖了之类的。
这种口角要是闹大了,她肯定会被批评服务态度不好,生冷硬,激化矛盾。她也确实被批评了几次。那她对这种业务就更不耐烦,我没错,为什么要批评我。
日常大多数窗口人员是不会跟群众起冲突的,哪怕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因为吵架终究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
但她从不妥协,怼天怼地怼同事,遇到吵架,同事旁边说说软话她还得倒过来骂,“我没跟你说话”。那现在一个大厅里就没有人愿意跟她搭话,她过得更自得其所。
街道的书记主任分管主任科长等等给她打招呼,她也爱理不理的,说自己近视不认识人,谁主动招呼她,她都当没看到。
人际交往也就罢了,主要是她工作也永远独断专行。例如要求加班的时候强行就走,或者请假不被批准就离开。
辖区一个女性,55岁,办了独生子女证,已经领了好几年独生子女补贴。这次查到她私生活比较混乱,当年在第一任丈夫服刑期间在外跟别人生了小孩,但是没有跟第一任离婚,所以小孩就上的这个丈夫的户口,后面她多次再婚并有生育别的小孩。
当年管得松,她办了独生子女证,现在查出来了,00后就要求别人清退历年领的钱。00后为这事,跟区里卫健委、人社局都打了电话,还给外区的相关单位(因为这个违规领取补贴的人居住地比较复杂)也打了电话安排了工作。
所以,你这件事办得对吗?
其实是对的,从结果上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也遵循了制度。但是可能涉及到的其他所有人都不这样想。
对于区卫健委、人社局,他们并不愿意被街道办的临时工这样指挥,由于分属不同单位,街道的书记也不能指挥他们,何况临时工呢。这种取消和清退往往都会有增加的工作,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并不愿意接受这个。
其次对当事人来说,她会甘心愿意接受清退吗?尤其是你再看看她的经历,一个社会关系如此复杂的人几乎可以百分百会将这件事闹大。闹大了以后,事情未必会是00后所想的那样。也许的一种结果是,这个独生子女补贴不会继续发放,已经发放的她也不退,由街道或者社区负责此项办理工作的人员退,以后的补贴,由街道想办法补足。不开玩笑,当下很多事情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如此畸形。
最后对街道自己来说呢?这件事她没有请示科长分管领导等等任何人,自己就擅作主张把事办了,给当事人下了清退通知。科长肯定对此很恼火,因为涉及到这种矛盾升级的事情,按理说就是该请示科长,因为如果矛盾扩大了,就不是00后一个具体经办人的事,最后还是要科长来处理,那科长成了当事人,确实也该知会一声。
其实我并不反对照章办事,哪怕因此激化矛盾,因为我觉得照章办事比激化矛盾更重要一些。
至于什么矛盾都不让有的枫桥制度,我本来就不认为是合理的。粉饰太平,或者叫做花太多力气粉饰太平,真的是件很虚无的工作。但我的认为并没有力量,“和谐”“稳定”每个字,重若千钧,比制度更重要。
只能说她在做可能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上总是缺少考虑,她对于基层的定位也缺少认知。
基层并不是执行上级政策的地方,而是给上级兜底的地方。如果个人的认知和单位的定位出现了偏差,自己工作着比较难受。
至于其他的,比如不给领导打招呼什么的,则完全是小事。她不想打招呼,不想跟任何同事搞好关系,是她的自由,她也接受这个结果,那一切都没什么。只是看她的样子,对于在这里工作似乎也并不开心。
如果大家都能坚守制度,维护共同的价值观,那环境会有一点改变,但是体制内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领导决定一切,一个领导能完全改变单位的一切制度环境和风气,至于下克上,确实是没有见过。所以也会一直难受着。
大多数年轻人并不想做临聘或者社区工作者,他们都想要考公务员。我不知道她想不想考,我只知道,就算考了,她的处境也不会有变化,限制只会更多。比如收护照,比如假期值班,比如政治学习。
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子还不换人,因为本来也没有几天她就要返回社区了,提前换人又得找新人适应工作,也是麻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