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更偏爱多做分外事的人
来源:主播人才网,直播人才网
时间:2024-04-16 14:38:53
作者:主播人才网,直播人才网
浏览量: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知乎上有个问题:“在职场中到底要不要做不属于自己的事?”
“能者”因为能干,大家就喜欢找他帮忙,自然也就比一般人“多劳”一些;而“能者”之所以成为“能者”,必然是因为“多劳”而造就的。职场上,做好分内事的同时,量力而为地做一些分外事,是帮助别人,更是提升自己。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公司同批来了8个实习生,但在他们实习期满时,只有7个人收到了转正通知。唯独被淘汰的小李,对此百思不解,自己明明完成了实习任务。而原因恰恰就在于,他只盯着自己手里的实习任务,毫无团队意识。有一次,一个新项目成立后需要抽调各部门人员做事,其他几名实习生都跟着去帮忙,只有小李拒绝,说自己那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实际上,新项目正是公司通过团队协作,考察实习生的能力和担当,但小李却在计较自己的职责范围,最终在不知不觉中丢掉了工作的机会。在工作中,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知错失了多少知识,错过了多少机会。当工作迫不得已变换时,只能在不知所措中手忙脚乱,甚至在无法适应中惨遭淘汰。整日纠结于分内事与分外事,机会于无形中悄悄溜走,能力和工资在舒适中停滞。明明我们同一天进公司,为什么公司里所有的人,都认识他,而不认识我?为什么他协调一件事,马上就会有人积极为他处理,而我却不行?这就是互惠原理的魅力所在,不管是什么人,如果先施予我们一点小小的恩惠,再提出自己的要求,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答应这个要求的可能性。在职场上,同样需要互惠原理,只有你愿意帮助别人,你需要别人时,别人才愿意帮忙。曾经的同事张姐,她在公司有很高的“人气”。虽然她调到其他部门做了高层,但有人遇到困难时仍会不自觉地念叨起她。原来,正是因为张姐经常爱管别人的“闲事”,所以她非常了解每个人的特长。一旦遇到需要协调的问题,就能马上找到对应的人,人家也大多会感念张姐之前的种种帮助,在她有需要时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工作做得好,人缘关系好,年年优秀员工的评选都有她的身影。今年初,她更是因为自身能力突出,加上公司同事一致好评,调离了原部门,升职加薪,工作风生水起。你尽自己80%的力去帮助他人,别人就会以100%回报你,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困难的事。职场中的“多管闲事”,于举手之劳中赢得人脉,在需要帮助时定会有人鼎力相助。每个人都有需要援手的时候,不怕麻烦,才能在换位思考中互帮互助,在携手同行中勇往直前。朋友小文,在同一批进公司的同事中,文凭是最不起眼的,但升职却是最快的那个。
初进公司时,小文因为经验不足,人脉不够,业绩有些跟不上,为此小文很是丧气,但他很快调整好状态,在办公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事情看似琐碎,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小文和经验丰富的同事拉近了许多关系,同事都不吝啬于与他分享工作经验,有时甚至带着他去跑业务。而在对接各部门的过程中,他比别人更快地熟悉了公司的业务流程。后来,在一场和客户对接的会议上,客户突然问到合作后的运作流程,而一般销售人员对后续的运作了解不深,大多直接交给对应的部门去操作,是小文适时解答了客户的疑惑,化解了尴尬的场面,他也因此被销售总监夸赞,成功跨出第一步。一年后,业绩突出的他,一跃成为了销售部最年轻的主管。力所能及地帮助同事,虽然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获取的是信任,赢得的是机会。的确,人的一生在于勤奋,不积极求索就什么也得不到。职场上谁不是从新人到骨干,再到管理者的位置,而这一步步又有谁不是因为多干的“分外事”,而层层支撑起来的。“这不是我的工作”,虽然可以让你轻松躲过麻烦,却最终会在责任与推脱的较量中失去机会。比我们优秀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聪明,而是在量力而行地做着分外事,于无形中提升了自己。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那些看起来陌生的、麻烦的分外事,其实都是积累,为你的未来积攒能量。
有时候,仅仅是利用工作的间隙,或是少打一会游戏的时间,就能解决别人的燃眉之急。而你收获的是学习的机会,更是人生的契机。
干好分内事的同时,以己之力帮助别人,关键时刻伸出援助之手,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精神。
量力而为地做一些分外事,是你变得优秀,成为卓越者的一步之遥。
作者简介:ZHL绥萍,一个在国企奋斗了29年的资深职场达人,用文字治愈退休之虑,开启人生的第二部华丽篇章。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有什么想法和意见,请给我们留言!
转载请联系后台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二维码▼

《书报文摘》是《书报文摘》报专门打造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好看的人,都在看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