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59年,秦昭襄王以友好的外交辞令,引诱赵国平原君访秦。平原君赵胜到了秦国后,秦昭襄王就立马变脸把平原君扣押了,并且派使者对赵王说,“看不到魏齐的人头,我不会放你的弟弟回去。”魏齐当时藏匿在赵国,在昭襄王的逼迫下,赵王献出了魏齐的人头,昭襄王才肯放平原君回国。
秦昭襄王不惜败坏自己的政治信誉,也要要了魏齐的命,昭襄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给自己的爱臣,丞相范睢报仇,范睢在魏国时曾遭到过大臣魏齐的侮辱。秦王和丞相范睢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君臣了,简直是两肋插刀的好兄弟。丞相范睢是怎么和领导关系处理的这么好的呢?答案是循序渐进,从建立信任,到解决问题,到加深感情,一步步的升华关系。不同阶段的侧重点不同,不能失了次序和分寸。我们不妨看看范睢是怎么操作的:1,范睢初见昭襄王,为了吸引秦王的注意,说到,“秦国哪有王!只有宣太后和穰侯罢了!”昭襄王微微听到后,就让左右人退下,与范睢对谈。范睢这个操作是有风险的,但如果不这么先声夺人,就什么机会都没有了。吸引秦王的注意,别人记住了你就等于选择了你,当然,不要是负面印象。2,范睢初见秦王,关系疏远,起初并不袒露心迹。在秦昭襄王的虔诚追问下,范睢终于说到:“凭借秦国的强大,士卒的勇猛,进攻诸侯国,就像敏捷的犬去追逐疲倦的兔子。可为什么十五年来向山东六国不能有所进呢?是因为穰侯不忠,并且大王的计策也有所失。”秦王说,“我愿听计策所失之处。”范睢说,“穰侯利用秦国公器,为私人谋利益,发兵取刚、寿两个地方,只是因为这离他的封地陶邑比较近,但秦国却无收益。大王不妨远交近攻,不断的蚕食山东六国的土地。”为秦王提供兼并六国的策略方案,远交近攻策略。为什么范睢没有再提宣太后和穰侯侵蚀秦王权力的事情呢?因为关系不到位,不能交浅言深。3,三年后,范睢逐渐和秦王更加亲近,于是趁机对昭襄王说,“能专擅国政的称王,能独断利害的称王,能操生杀大权的称王。但如今宣太后专行无忌,穰侯遣使臣不必上报,泾阳君、华阳君杀人行事无所顾忌。国家有这样四个显贵操纵朝政而不出危险,是从来没有的。臣有幸今日尚能看见大王独自站在朝堂上,真担心后世拥有秦国的人,不再是大王的子孙啊!”范睢此番话,可谓和昭襄王同心同德,处处为领导着想。昭襄王于是废除宣太后,驱逐穰侯、泾阳君、华阳君。并且封范睢为侯,任命其为丞相。秦王和范睢的关系又一步升华了。最终,才有了秦王为范睢报仇,不惜败坏政治信誉杀魏齐的那一幕。这个时候,秦王和范睢已经如胶似漆了。能和领导关系搞的这么好,还怕不会升职加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