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很关心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内部情况吧?今天,让我给你讲讲这家公司最近的员工动态和经营状况。
零跑汽车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赛道上的一匹黑马,近年来凭借产品实力和市场策略,逐步在同行中崭露头角。但是,在获得一定销量和营收基础的同时,这家公司内部的员工薪酬和人效情况也引起了外界关注。
我们一起来瞧瞧,零跑汽车最新的“家底”究竟如何。
先从员工情况谈起。2023年,零跑的员工总数达到了9314人,较上年增加了978人。仔细分析他们的结构,你会发现这家公司的生产人员占比较大,而研发人员相对较少,这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还有不小差距。
这样的人才结构,是否意味着零跑在技术研发上存在短板?或许还不好下定论。这家公司毕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去支撑产品交付。不过,如果想在未来的技术创新上占据主动,建议他们还是要加大研发力度,持续引进优秀的工程师团队。
再说说业务数据。2023年,零跑全年共交付了14.4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9.7%,这个增幅放在同行业来看,还是相当可观的。可以说,零跑的产品在当下新能源车市中,一直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不过,在营收表现上,零跑似乎就略显黯淡了。2023年,这家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5亿元,在所谓的“四大新势力”里排名第四,远远落后于以蔚来、理想为代表的头部玩家。
这或许与零跑自身的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有关。我们知道,这家公司主打的是一些性价比较高的中低端车型,虽然拥有广泛的市场基础,但单车售价相对偏低,难以支撑营收的快速增长。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这样的营收基础上,零跑竟然还在2023年亏损了64亿元,亏损占比颇为惊人。这可以说是新势力车企中的一个特例了,毕竟即使小鹏、极氪这样的公司,也都至少实现了盈亏平衡。
相比之下,理想汽车无疑是四家公司中的异军突起。这家公司凭借着较高的单车售价和不错的毛利率,不仅成功实现了盈利,在市场地位上也较零跑有了较大提升。
对于零跑来说,如何在保持销量增长的同时,提高产品价值,控制成本支出,实现业务的整体改善,无疑是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摆脱目前的亏损困局,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个让人关注的话题,就是零跑的员工薪酬情况。
我们知道,良好的薪酬待遇不仅能吸引优秀人才,也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效益。那么,零跑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如何呢?
数据显示,2022年,这家公司的薪酬总成本为23.35亿元,人均薪酬达到28万元。到了2023年,薪酬总成本跃升至34.78亿元,人均薪酬也达到了37万元,涨幅可谓喜人。
这个涨幅幅度,无疑反映了零跑在用人上的决心。他们显然在不遗余力地挽留和激励现有的员工队伍,同时也在大幅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
这一策略的背后,可能还有一些微妙的考量。我们知道,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零跑的业务规模也在快速扩张,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殷切。提高薪酬水平,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留住关键骨干,并为未来的发展蓄力。
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一个事实:在目前的营收水平和盈利状况下,零跑的人均营收水平仍然相对偏低。
根据数据,2023年,这家公司的员工人均营收为179万元,在新势力车企中排名垫底。这意味着,相比于蔚来、理想等头部公司,零跑的人效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究竟如何提高员工人效,成为零跑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我认为,这需要从两个角度入手。
首先,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价值。无论是新入职的“菜鸟”,还是陪伴公司多年的“老兵”,他们都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和贡献点。零跑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让每个人的付出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的经营方式,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通过持续的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零跑可以帮助员工找到更有价值的工作方式,从而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产出。只有这样,才能为员工带来更好的回报,实现双赢。
总的来说,零跑汽车在市场表现和业务规模上,近年来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员工薪酬和人效方面,他们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我相信,只要这家公司能够持续优化内部管理,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他们一定能找到一条既能保持业务增长,又能让员工获得更好回报的道路。毕竟,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只有让员工切实感受到自身价值的认同,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在,你对这家新势力造车企业的内部情况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随时与我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