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有所成长有两个关键点:首先要明白必须做与想要做的先后顺序;另外是要想办法使用杠杆的力量,撬动那些能爆发的东西。
1、什么是必须做
职业技能、沟通能力、与人合作、承受委屈、向上管理这些是一样不能少。很多人搞错了主次,必须做是必须在前的。
而想要做更多是一种自由度,这种自由度是有代价的,是建立在你把必须做的事做到位后,得到正反馈,比如薪酬的上涨,职位的提高,领导的信任等,才可以获得相对的自主权。
必须做常常是枯燥的,无味的,意味着很多时候必须在自己不想做的情况下去坚持。有句话我觉得说得挺好,人要常常做一些自己当下不想做,但对未来有帮助的事。
2、要学会抓核心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拿日常工作举例,明明要解决的是客户转化的问题,你却去一门心思搞流量;PPT内容才是重要的,你却花里胡哨搞美化。这些都是典型的抓不住重点,本末倒置。
真正能决定你工作产出的事,一般是不会超过三件的。找到这三件事,做好往往能决定80%的业绩产出。即使知道二八法则,还是不少人把大量时间放在那80%不能产生业绩的事上,做了太多非价值产出的事。
最近学习丰田的TPS,核心其实就是砍掉不能创造价值的事,然后在有价值的事上做持续改善,循环优化。
3、学会撬动杠杆
什么是杠杆?就是你花很少的代价,最终能带来大结果的事。
最近看九边写的《弹性生长》,里面有段话,稍微翻译下:如果你想成功,最好是把自己做事的维度以年为单位去思考,以年维度去投入,然后等待临界点的到来。记住,当你持续投入一件事的时候,保持一定的刻意练习,一定会在某个时间点迎来爆发。在没爆发前,你们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坚持。
比如如何写好公众号,我问我自己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才坚持不到一个月。但我知道一点,先写,多写,持续写,等待所谓的运气到来的那一刻。
阅读也是如此。读一本书感受不到变化,持续坚持,按我的经验到20本左右,肯定在思维方式或者内心丰富度上有变化的。当读到100本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书与书之间竟然能打通,能连接,这个时候就是临界点的到来时刻。
有人说,我就是读不下去。这点我可以明确地说,没有人不喜欢读书,只是没碰到自己喜欢的书。不要觉得看玄幻书、言情小说就不是读书,只要是书就可以读。很多人不喜欢读书实际上是没体会到文字的愉悦感,同时也是没有认真去挑选过自己到底喜欢哪一类书。
健身不一定要撸铁,散步也是可以的。没人说散步就不是运动,只是不是激烈运动而已。有些人把运动理解为要撸铁,要跑步才算运动,光这两个就吓退了一大堆人。餐后散散步,保持稍快一点的步伐,依然对身体、对肠胃有好处。坚持散步其实也能让身体舒服。
善于利用大模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日常工作上使用。我自己目前已经把大模型当成我日常的一部分了,当成了一个老师在交流。你没看错,就是老师。以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大模型的智力能力,其实已经超过人类了(只是我们不愿意相信)。对于科技的变革,如果没法改变,那就学会适应,学会为我所用。
总结下:找到那些做极小投入(杠杆),就能产生大结果的事,关键是去持续坚持。不管你信不信,我信,我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