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主播资讯

一线网红自媒体账号被封禁哪些“红线”不能踩?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5-24 23:15:23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主播_主播培训_主播诈骗

自今年7月以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多名拥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粉丝的一线网红自媒体账号遭到主流平台封禁。

9月2日,拥有1200万粉丝的当红主播“秀才”账号被封禁;就在几天前的8月31日,拥有200多万粉丝的车评人“老板菜”账号被封禁,成为热议话题;8月中旬,某短视频平台拥有4800多万粉丝的头部主播“二路”被无限期封禁……

这些自媒体“大号”被封号,有的是因为被举报违法,有的是因为捏造事实,还有的是因为“编造直播脚本”,说到底,都有一个原因:触碰了“红线”。

主播培训_主播_主播诈骗

“秀才”账号被封禁。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从严防假冒仿制、加强信息真实性管理、规范账号运营行为、完善粉丝数管理措施等13个方面对加强“自媒体”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划出了“红线”。

那么,对于广大自媒体来说,哪些“红线”是不能逾越的?违反规定的“自媒体”又将受到怎样的处罚?“新规”的出台又将对行业从业者带来怎样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自媒体”行业发展迅速。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

极其庞大的网民数量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也让“自媒体”成为一个拥有千万从业者的巨大产业。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从事“自媒体”的人数已达全职370万人,兼职970万人。他们在不断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和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流量和经济效益。

然而,在享受互联网红利的同时,一些“自媒体”秉持“流量至上”原则,想方设法“走捷径”,专门针对用户痛点或快感点,或传播虚假信息,或制造、发布谣言,严重污染网络生态,甚至违反法律法规。

今年3月以来,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清理整顿‘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从此次整治行动中被查处的自媒体账号来看,主要有三类“自媒体”受到“重击”。

一是发布、传播谣言、有害信息、不实信息。比如今年7月,一则关于“一男子悬赏1000万元寻狗”的消息登上热搜。事件发酵后,郑州警方发布“蓝底白字”公告,称该信息为某传媒公司负责人编造,不仅“账号被注销”,编造者还被处以15天行政拘留处罚。

据国家网信办发布专项行动后消息,各级网信部门将对首发、频繁传播谣言的“自媒体”依法依约关停;对明知传播谣言、虚假信息、参与恶意炒作的“自媒体”,将采取封禁、清空粉丝、暂停或取消盈利权等措施。

第二类是假冒伪劣,冒充权威机构。比如“中国红军司令部”、“中国反恐部队”、“战略导弹部队”等账号冒充军队账号,“中国科学院”、“南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账号冒充事业单位,“人民日报首发”、“晨报”等账号冒充新闻媒体……对于此类“自媒体”,处罚轻则封号、禁言、清理粉丝、暂停或取消盈利权限,重则永久封号。

三是利用网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表虚假言论,骗取点击、转发、打赏,煽动性别、民族、阶级、地域矛盾,将粉丝引入狭隘的“信息茧房”,有的干脆诱导消费,骗取消费者钱财。此类情况,一经查出,也会被封号、清空粉丝、停权、取消盈利权,甚至封号。

从过去的博客、个人网站,到如今的微博、微信、视频直播,很多“自媒体”已经进入了以企业为主体、利益驱动的商业模式。

这导致自媒体的传播力急剧上升,在很多热点事件中,不少“大V”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传统主流媒体,自媒体一句话、一个视频引发某件事例比比皆是。

正因如此,各级主管部门已对部分“逾越红线”的自媒体采取了行动。例如,2018年10月,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此后,每年都会定期开展专项行动,整顿“自媒体”行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今年以来,各地对网络水军、自媒体乱象、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问题的治理呈现系统性。

在浙江,今年以来,省委网信办会同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广电局、省通信管理局等部门组织开展了“清净浙江”“清净互联网2023”“百日反谣言行动”“网络视听平台医疗广告专项治理”等多项专项行动,共清理违法信息70余万条,关闭账号47万余个,整改完善541个APP。

全国范围内,今年以来被查处的“自媒体”数量更是多不胜数。截至5月22日,全国重点平台共清理违法信息141.09万余条,处理违法账号92.76万余个,其中永久关闭违法账号6.66万余个。这组数据,足见违法“自媒体”数量之众,也足见严厉打击违法“自媒体”的决心之大。

《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的发布,为切实优化网络传播环境、净化自媒体生态添砖加瓦。根据这份文件,自媒体平台、自媒体从业者、政府部门等需要各司其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贡献力量。

以自媒体平台为例,该文件共13条,其中7条提到网站平台的职责。例如,它要求:

网站平台应加强对“自媒体”账号信息的审核,防止已依法、按合同关闭的账号被重新注册;

明确开放营利权的条件,限制违法所得收益;

若“自媒体”因违法行为导致粉丝数量增加,网站平台应及时核实、移除;

网站平台应完善MCN机构管理制度,对MCN机构及其签约账号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

事实上,各平台也在逐步加强对非法“自媒体”的打击力度,9月6日,微博、快手等平台均公布了近期的整改工作。

近期微博已处理超过14万个“自媒体”账号,快手仅因“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一则热点新闻,就对130个发布虚假言论、进行营销炒作的自媒体账号实施了限流甚至永久封禁。

加强“自媒体”管理,对于从业者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些“自媒体”人感觉自己“被束缚”了,受到很多限制,其实主管部门主要是打击作弊、欺骗等不法行为,这对认真做内容创作的“自媒体”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利好。

《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中,不少内容直指行业乱象,目的是为那些凭借专业性和实力的“自媒体”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比如,《通知》强调发布内容真实性,要求自媒体发布涉及国内外时事、公共政策、社会事件等信息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准确标注信息来源。如使用自行拍摄的图片、视频,要逐一标注拍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如使用技术生成的图片、视频,要明确标注技术生成。如引用旧新闻、旧事件,要明确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对于主流媒体来说,这些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应该知道、应该做到的。但对于一些“自媒体”来说,违反这些要求就是“流量的来源”,这严重影响了整个“自媒体”行业的公信力。

近日,某媒体联合第三方机构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看到自媒体新闻时,80.1%的受访者会持怀疑态度。具体来说,60.9%的受访者会先打问号,等待权威主流媒体的证实,19.2%的受访者干脆选择不相信,认为其中很多都是营销炒作、散布谣言。76.9%的受访者表示对自媒体的信任度较低,其中11.9%表示非常低。

而要挽回这一印象,加强管理无疑是当务之急,唯有引导从业者坚守公平竞争的底线,减少互相挑衅、造谣传谣的乱象,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维护网络传播的健康秩序。

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自媒体从业者划定了法律“红线”,让自媒体运营有法可依。

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依法经营的“自媒体”从业者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互联网空间一定会更加清朗。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 聚贤人力 皖ICP备20008326号-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