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未来不会‘陨落’。它只会以另一种方式传播。” 近日,著名文学期刊《收获》首席程序员永信与作家余华、苏童一起参观了网络领军主播董宇辉的直播间。 四人聊了两个半小时,杂志销量超过7万份,总销售额超过1468万元。 这家老牌文学杂志在龙年收到了真正的“流量红包”。
《收获》创刊于1957年,是我国著名文学期刊。 由巴金先生和金易先生创办,以“把心交给读者”为宗旨。 半个多世纪以来,《收获》与中国严肃文学一起经历了许多坎坷、风风雨雨、风风雨雨。 目前,它不仅是中国最好的文学杂志之一,而且也是价格最贵、销量最大的文学杂志。 尽管如此,面对网络文学汹涌的浪潮,《收获》的首席程序员永信仍然承认自己“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行和营销方式,有差距”。 面对困难,老牌文学期刊向网络营销平台“阶梯式飞跃”。
“没想到余华老师这么幽默”“苏童老师很优雅”“三个文艺老顽童好开心……”备受关注的文艺直播效果不错:幽默风趣余华和苏童的互动,让网友们“表演”了《老友记》笑点不断; 余华深情地回忆起,作家史铁生愿意放弃上世纪十万元的文学奖金,将自己的作品投稿给他心目中的文学标杆《收获》出版,这让他的处境更加艰难。他这样做。 很多观众都为之感动、感叹。
从传统的填写书报订单,送到邮局投递,到如今读者在手机屏幕上看作家的谈笑风生,点赞下单,严肃文学接触读者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如果说《人民文学》的直播是为文学“寻亲”,那么《收获》的直播则充满了友情。 他们成为严肃文学与网络直播“双向冲刺”的经典范例。
走出直播间,《收获》总程序员永信连连表示“值得”:“我们直接与读者沟通、互动,让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到达读者手中。” 作为人气主播,董宇辉也表达了“感谢”。 他将自己的流量归因于文学情怀:“这两年我们受到这么多关注,其实是因为文学。是文学让我们更加亲近!”
确实,严肃文学和网络直播,看似毫不相关,本质上是“互补”的。 在线直播让人们在虚拟空间中即时互动,短暂领略,快速沟通; 文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形成心灵的默契,这是一种长久而深刻的心灵沟通。 自然,当文学走出封闭的宫殿,网络打开心灵深处的空间时,“金风玉露相遇,征服了世间无数人”。
然而这场高调的文艺直播,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留下了悬念。 令人兴奋的是,未来网络空间里还会出现更多像董宇辉这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对文学虔诚向往的“新锐文化主播”吗? 毕竟,图书直播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大多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正是某著名文学期刊与某文化领军主播的“愉快的相遇、愉快的交谈”,创造了网络记忆的“高光时刻”。
网络时代,文学需要脚踏实地、讲情怀的新传道者; 网络呼唤更多领军文化主播拉动流量、滋润人心。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 互联网要促进优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 网络直播不应该只是喊着“买买买”的“带货渠道”。 它可以有更多的变化和转变,满足人们超越物质层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