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避雷指南

大学生就业避雷指南:
一、求职准备阶段
1. 核实企业资质
-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平台查询企业注册信息
- 查看是否具备《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等相关资质
- 注意识别"集团公司""分公司"等名称陷阱
2. 警惕异常招聘信息
- 高薪低门槛职位(如境外务工、刷单兼职)
- 模糊岗位职责(如"储备干部""市场拓展")
- 频繁发布同一岗位(警惕虚假招聘)
二、签约注意事项
1. 合同签订要点
- 拒绝签订空白合同/阴阳合同
- 确认试用期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 明确薪资构成(警惕"综合薪资"陷阱)
- 核查社保缴纳条款
2. 特殊协议风险
- 三方协议≠劳动合同
- 谨慎签署培训贷款协议
- 警惕违约金条款(法律规定仅两种情况可设违约金)
三、识别公司真伪
1. 多维度验证
- 裁判文书网查询诉讼记录
- 企业官网/官方招聘平台核实信息
- 实地考察办公场所
2. 背景调查方法
- 通过脉脉等平台联系内部员工
- 百度搜索"公司名+诈骗/投诉"
- 查看股东结构(警惕自然人股东占比过高)
四、常见陷阱及防范
1. 财物诈骗
- 拒绝缴纳任何形式费用(押金/培训费等)
- 警惕"付费内推""保offer"承诺
- 不轻信"高薪刷单""点赞赚钱"
2. 身份安全
- 证件原件不交付他人
- 复印件标注用途(如"仅限求职使用")
- 谨慎提供银行卡/验证码信息
3. 特殊风险
- 传销识别:要求发展下线、封闭培训、人身控制
- 假试用陷阱:超期试用、低薪试用、频繁解雇
- 实习陷阱:签订劳动合同影响应届生身份
五、维权与求助
1. 证据保留
- 保存招聘信息截图
- 保留沟通记录(邮件/聊天记录)
- 留存缴费凭证
2. 投诉渠道
- 劳动监察部门(12333)
- 市场监管部门(12315)
- 公安机关(涉嫌诈骗)
六、实用工具推荐
1. 查询平台
-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 中国裁判文书网
- 学信网(学籍验证)
2. 求职平台
- 高校就业网
- 官方招聘平台(如人社部官网)
- 可信第三方平台(如BOSS直聘学生保护系统)
特别提醒:
- 应届生身份宝贵(保留期限2年)
- 警惕"零门槛高回报"宣传
- 遇到疑似诈骗及时向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求助
求职安全口诀:
信息核实要先行,合同条款细看清
财物证件不轻易,可疑情况快报警
正规平台多使用,求职之路更安心
(注:本文整合多渠道权威信息,具体案例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