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享一下招聘流程

去年入职美国中部一所teaching为主的大学,有机会参与到系里的招聘,在这里分享一下经验,希望对考虑北美teaching为主的学校教职的朋友有所参考。R1大学可能不太适用。\n \n1,大学教职岗位一般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往往是有教授退休/离职/调去行政岗位/去世后,才会有一个空位。当然也有别的情况,比如一个大学新成立一个新系或者新的研究中心,也会招人,而且招的比较多,但这种情况较少,大多时候还是第一种情况。我所在的系是因为一个教授退休了,我们需要招一个新的AP来顶替他的位置。\n \n2,有空位后就会开始招人。系里先组成一个search committee,还包含一个外系的老师,因为系里人不多,系主任就做committee chair牵头。之后拟一份招聘广告发在各大网站上,开始长达数周的等待。\n \n3,收到简历后,committee chair会提醒大家抽空看一下,留下comment+评分。我们一般一周或者两周登录系统看一下。初筛基本不会仔细看,每个申请包(CV, research statement,teaching statement)花个3分钟不到,排除掉不匹配的候选人。\n \n4,差不多等了2-3个月,收到了几十份申请,最后确定了3个不错的候选人。我们给最top的候选人发了Zoom面试邀请,轮流问准备好的一些问题(有兴趣评论留言,我整理整理)有一两个”刁钻”问题没回答上,我们也没有很在意,因为大部分都能沉着冷静的回答,很有条理,确定了是想招的人,就直接给on site邀请了。这里和很多其他学校不太一样,其他学校大部分都是把第一轮所有候选人zoom完之后再筛选on site,我们对这个候选人很满意,就直接邀请了。\n \n5,on site面试,一方面主要考察对方做presentation的能力,我们让对方做了一个teaching demo 和research talk,有叫一些学生来听,学生也会给反馈,但主要还是committee来评分。另一方面考察人际互动能力(好不好相处/招进来后和其他同事处不处得来)。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社交牛?人也不用担心,保持礼貌/积极回应就好。\n \n6,on site之后我们committee再开个会讨论一下,大家达成一致后,chair上报给provost最终审核。一般情况下报上去后provost都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走个签字流程,就最后发offer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