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都不给编制,是医院以后的大趋势

最近在看医院的招聘,惊讶的发现,有些医院招聘竟然全员无编,哪怕你是博士,也照样是编外。\n \n还有些博士更惨,被骗了过来,说是人才引进,给xx万的安家费,结果“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不是医疗行业的朋友,他们都表示非常疑惑:现在很多高校硕士进去都能给编制啊,医院能卷成这个样子?太离谱了吧。\n \n好消息是,目前博士不给编制的医院,还是少数,且是一线城市的顶尖大医院,大部分二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可能存在大专本科不给编制,但是硕博还是可以入编的。\n \n坏消息是,开了这个口子,就怕以后要慢慢铺开,去编制化就像三明医改一样,从点到面,逐步推广。\n \n编制会越来越少,从全院都有,变成硕博才有,最后变成只有领导才有。\n \n讨论去编与否,核心问题是:在医院,我们为何如此看重编制?\n \n关键就是在于薪酬结构和稳定性。\n基于各大医院层级不同、用工方式多样化,一般编内编外薪酬结构差异度如下:\n① 同工同酬。这是差异度最小的情况,大家工资、绩效可能有一些差别,但不多。以我认识的一位三甲医院的护士为例,虽然她在某一线城市编外,年薪在20万左右,在编比她年终奖和基本工资多一些,大概是2-3万的差距,她个人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n \n② 偏向合同制。一般这种也是和医院院签。五险一金、社保之类会明显比编内低一些。绩效奖金也比编内少比较多。我的另一位朋友在北方一家医院工作,她告知我,她们医院编内公积金有3000,但是她只有800,而且她没有过节费和取暖费,绩效也是打折的,零零总总算起来,比在编少了至少3、4成的钱。\n \n③ 临时工性质。工资最低的一档。一位在上海的护士说,她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当门诊的编外护士,五险一金只交最低档,一个月拿到手只有五六千(作为对比,他们医院周围房子一平方要10万多),而且没有其他任何福利,工作3年多也没有涨薪,还不能聘职称,可谓编内编外两个世界。\n \n这是在职时的待遇,而在养老金上,带编会比非编的人要高出很多。\n \n或许我们没有办法去抵抗这种形式,所以现在非常建议大家,如果有两个offer,一个大医院没有编制,和一个小医院有编制,还是优先选择有编制的。先入手拿到这张门票。\n最后也想和大家讨论,大家所在的医院现在好入编吗?编内编外的差别大吗?也欢迎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