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件作品,这句话多年前在哪看到已经记忆模糊,但我还记得当时看到时那种脑袋被打开的感觉。
大学没毕业就出来,已经工作12多年了,现在对这句话的理解更为深刻。
工作有三个层次
1、你安排,我就干
2、你不安排,我自己干
3、自己干,当成作品一样干
第一个层次是活领导安排,我就干,不安排我就等安排,对公司没有系统的思考能力,一般处于刚出社会的的职场新人,因为经验不足有时候不知道要干啥,同时也会有老油条会存在这种情况,当也会有一部分人即使领导不安排,也会自己找活干,就说到第二层级。
第二个层次是领导不安排,自己找活干,不需要别人驱动,会主动去思考要干什么,能到这个层次已经相当不错,80%的人做不到这个层次。
职业不少人都只是在第一层跟第二层之间徘徊
第三个层次是不仅自己会干,而且把自己做的每件事,当成一件作品去交付。
什么叫作品?就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手艺人”,去打磨自己工作上的每一个细节,一份工作交到你手里,先思考为什么干,怎么干,要干就要干到最好。
职场对一个人最高的评价就两个字“靠谱”
靠谱是怎么来的,不是你一件事干好了就叫靠谱,而且在一个长期周期内不断的交付稳定的结果。
靠谱实际是一种标签,而这种标签能被贴上的人,大概率不会混得差。
职场就是一个被贴标签的过程,各种各样的标签,有的标签一但被贴上就极难被摘下,有一些标签一但被贴上,甚至直接宣判你丧失在一家公司的机会,比如时间观念不强、不细心、油腻,小心思多、情绪不稳定等等。
大部分人没有稳定交付这个概念,固有的认知只是你交给我一件事,我把它做了,至于做不做得到位其实关注很少,更没有把一些事从开头到结尾每个环节去打磨的心态。
大量人还存在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干多少事,这句话逻辑你要是仔细想想是有非常大的问题的,给你多少钱,你干多少事,那就意味着你只是做了你这份钱的价值。
而加薪升职的考量可就不只是你做份内事了,更多的是你超出了公司给你薪酬本身的价值以及期待。
上篇有讲过一个真实案例,员工觉得来公司一年了没加薪,她的理解是我都来一年了,怎么着也应该给我加薪呀,她的认知不是建立在能力被认可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来得长就应该加薪,很可笑。
回到开头说的,把工作当成一件作品,那具体怎么做
1、保持持续改善的习惯,同样一件事,如果需要重复做的,就需要思考如何做得好更,细节有没有优化的空间,效率会不会有更大的改善,保持日精进。
2、保持周期性的自我复盘,这跟公司没关系,跟你自己有关系,要学会总结,同样的一个错误如何避免不犯第二次。
3、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直白点就是要学会自己动脑子,别只会提问题,而拿不出解决方案。
4、多学习,多看看同样一件事,其它人是怎么做的,能不能借鉴,最后内化到自己的工作体系中。
5、交付自己的工作前,自己要质检一遍,不要让别人给你质检,别人检查多了,如果有问题,那不细心的标签可能就会慢慢找上你了。
6、顶级心态思维,做事你要么不做,要做就往行业最高水准去做,去尝试与行业顶级靠拢。
我越发觉得在职场人与人的差距本身是不大的,99%都是一样的,智商也差不多少,那1%就是用心与不用心的差距。
你怎么看待一份工作,以一个什么状态投身进去,这直接决定你的整个职业发展生涯。
昨天一个老同事VX找到我,说他准备面试一家公司做电商运营岗,他已经36岁了,我跟他说你还是要想办法往管理岗试试,那怕是个主管经理都行,他的回复是只要钱给得够做啥岗位都行(而他找的这份工资薪资跟五年前他的薪资一模一样),我不由的叹了一声气,没有继续往下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