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北京市网信办发布通告,就网红@金洋Jyan违规行为约谈了相关平台,对其微博、抖音等多个账号禁言。
据此前报道,这名拥有超500万粉丝的大V博主,编造“肝癌晚期”虚假事实,卖惨博取流量,引发广泛关注。
靠消费病痛骗取大众的同情,虽然博了眼球赚了热搜,但@金洋Jyan的网红之路也从此彻底凉凉。
作为新兴领域的从业者,网络主播如何持续“走红”,引发广泛思考。
02
网红如何持续“走红”?靠无下限博流量不可取。
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稀缺品。
对于网络主播来说,拥有注意力就等于拥有流量,而拥有流量就意味着拥有了盈利的可能性。但这种注意力的吸引,要以依法合规为前提,不能为了博流量而动作变形,甚至行为扭曲。
有的夫妻唱双簧自导自演“家暴”,违背公序良俗与社会伦理;
有的以探险之名渲染恐怖氛围,违反基本常识与科学定律;
有的直播打色情“擦边球”,挑战道德底线与法律底线;
……
事实上,网络主播的内容输出根本上也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应该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03
网络主播如何持续“走红”?得靠持续优质内容输出。
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已达10.67亿,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网络主播群体。
有很多网络主播,通过不断输出产品、知识、技能,持续影响受众,为乡村振兴赋能,为丰富文化生活添彩。
在内蒙古,“察右后旗火选”以“直播+短视频+带货”的模式,开创了农畜产品销售的一片蓝海,更扩大了火山旅游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浙江义乌,各类网红主播1.2万人,通过直播把小商品卖到了全球各地;
在湖南,“朱朱警官”自编自导自演安全防范小视频,助力了平安长沙建设;
在河南,民间剧团“麦田乡音”,以网络传承曲剧薪火,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戏曲、喜欢戏曲、发现戏曲的魅力;
……
实践证明,有品质、有温度、有情怀作品的持续性输出,是网络主播之所以持续“走红”的关键。
2022年,螺蛳粉的词条频频登上热搜。众多明星网红直播带货,加上媒体造势,将螺蛳粉塑造成了“热搜榜的当家花旦”“餐饮界的东方不败”“米粉圈的灭绝师太”。
螺蛳粉的网红之路背后,是柳州政府持续近十年的全力以赴,是一碗米粉逆天改命的重生之路,更是一座地处西南地区非一线城市的自我提升。
所有的横空出世,都是久久为功。
04
监管上线,让网络主播依法而“走红”。
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了网络主播不得出现的31种行为,如不得宣扬封建迷信文化习俗和思想、违反科学常识等内容。
今年3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各大短视频平台都加强了内容管理和对网络主播行为的约束。
抖音称,如作品为“不实信息”,平台将从严处置,视情节对发布账号给予全面禁言30天,甚至无限期封禁等处罚。
腾讯公司宣布,最近一周,拦截含有不友善言论内容15924条,处置违规内容2654条,处置帐号277个,主动提醒107名用户开启一键防护。
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正在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发现那些有潜质、正能量的网红,更要保证输出内容的“清澈清新”,不断增强平台对优质产品的推送能力。
网红孵化从业者、MCN机构也要“守土有责”,在扶持网络主播“开疆扩土”中,对他们进行常态化、长期化的运营培训,让网络主播能够人才辈出、长期实现优质内容输出、红得更长远。
网络直播如火如荼,让网络主播以为自己进入了一个“谁都容易走红的场域”。然而,网络直播市场竞争激烈,观众的选择日益挑剔,观众的换频日益快速,除了内容上要坚持守正创新,从事直播短视频的网络主播更要不断提升自己。
05
行稳,方能致远。
当前,直播业态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已成趋势。未来,网络主播行业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
据央广网消息,一家直播、短视频研究机构发布相关调查报告显示,54.44%的年龄段20到30岁的年轻人,因“发展前景好”选择短视频直播行业。在主播岗位上,除了才艺主播、电商主播外,文化非遗、知识付费类主播也迅速崛起。
相信,随着网络主播专业能力的增强、从业者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术业有专攻”的网络主播发挥所长,为受众创作优质内容,为行业打开广阔空间,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视野、提升学识、不断进步,网络主播的路才能好走、走好!
来源:“识见”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