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新的一年,有很多事情。 回顾这一年,八位《新闻联播》主播分享了这些“新”,点击视频↓↓↓
康辉: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回顾这一年,你会发现它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气质——“新”。
从淄博烧烤到贵州村超市,从特种兵游到城市漫步,从“最热”的五一到“最热”的国庆,这一切共同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
李子萌:我想讲的是外贸的“三新”。 今年很流行这个词,你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是的,电动客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 “三新”异军突起,表明我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 扩大视野,“三新”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新”,就是“新质量生产力”,它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从新能源到电子信息,从生物制造到人工智能,今年以来,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培育新生产力取得全面成果。 明年,我们将继续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培育新质量生产力。 我们一定会处处看到“新”、“新”的繁荣!
包晓峰: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 我想到了总台推出的一系列优质文化节目。 比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中国》开启了一场“见人、见事、见人生”的中华文明之旅,《简简探中国》则成为冷门节目。 热点热点,探寻文化脉络的秘密。 这些节目让文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 此外,我还思考了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上的民族美学、今年的热播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及风靡各领域的“新中国风”等等。多年来,文化自信逐渐成为每个人的一种自觉,沉浸在五千年沃土的文化土壤中。 我们要薪火相传、开拓创新,绽放时代新文化之花。
王银奇:我想说的“新”是“新面孔”。 我本人就是《新闻联播》主播团队中的新面孔。 我还注意到,今年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新的年轻面孔。 比如,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了首位航天飞行工程师朱阳柱、首位有效载荷专家桂海潮、“最年轻的机组成员”神舟十七号机组人员。 另外,大家一定还记得感动了无数人的董丽娜。 她是我国第一位视障广播硕士毕业生。 年仅13岁的崔晨曦在杭州亚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我国亚运会历史上最年轻的个人项目冠军。 这些青春昂扬的新面孔背后,是青春昂扬的新时代中国。 祖国为我们提供了如此好的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我们要更加努力,不辜负时代,不辜负自己。
潘涛:我想说的可能比较严肃,就是“新的挑战”。 今年夏季,北方多地遭遇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近年来,各类极端自然灾害更加频繁,是我们必须应对的新挑战。 风雨中,我们想起了落坡岭,“只要有口饭吃,一定不能让K396的乘客挨饿。” 这是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团结互助,也是我们应对新挑战的软实力。 与此同时,硬实力也在加紧补短板、强弱项。 2023年第四季度,中央将增发1万亿元国债,主要用于灾后重建,提高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只有查漏补缺,回答好防灾减灾、救灾救灾的必答题,才能在新的挑战面前更加安心。
郑力:我想说的是“新阶段”。 今年,我国参与的多项国际合作机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金秋的北京,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齐聚一堂,回顾第一个繁荣十年,展望下一个黄金十年。 习近平主席宣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八项行动。 初夏的西安,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中亚合作迈上了新的起点。 今年,金砖国家扩大了成员规模,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金砖大家庭。 从“新”出发,真诚相待,中国将与更多朋友和伙伴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刚强:我想谈的是中美关系的新愿景。 2023年以来,美国人无论是高层还是民间,纷纷访华。 人们多走动、多交流是增进了解的好方法。 “中美关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础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 这不仅是一场富有洞察力的讨论,更是一幅正在展开的生动画面。 2023年11月,举世闻名的中美元首会晤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双方要以新的眼光,共同打造中美关系的五个支柱。 从港口城市旧金山出发,国家元首掌舵,校准航向。 希望双方相向而行,两国关系稳定向好。
严宇新:2023年的开局是固本兴新的一年,也是万物新的一年。 这个“新”也充满了“信念”,这是对中国现代化的坚定信心,也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充分信心。 在辞旧迎新之际,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过上自己新的精彩生活,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新业绩!
制片人/李哲 主编/王兴东